最近母嬰同室政策被改變了,由強迫改鼓勵,坦白說...沒有屁用
1.你知道母嬰同室要幹甚麼嗎?
如果你覺得只是餵奶跟照顧小孩,你就不適合同室了,要做的事情不是只有餵奶和照顧孩子,累,大家都很累,孩子也很累,孩子剛出生的瞬間媽媽累了,所以跟寶寶分開了睡覺休息去了,寶寶被放入了沒有媽媽溫暖的保溫箱了,有差那三天嗎?對媽媽來說沒差,對寶寶來說很有差別這三天要學習的事情可多,你和寶寶除了要學會親餵,還要學會檢查含乳,學會判斷是否有效吸吮,學會如何檢查尿布是否達標,學會如何擺正姿勢,學會如何躺餵方便日後邊餵奶邊睡覺,學會以上以便接續三天後奶水的到來,月子不是單純的就吃飯、睡覺、擠奶…你是牛還是人?
延伸1.寶貝想對新手爸媽說:"爸爸媽媽,我想跟你們在一起"
延伸2.哺育母乳常見問題
延伸3.母嬰同室究竟是為了誰?做與不做難決定?
延伸4.把握產後黃金72小時黃金哺乳期
延伸5.產後四天乳房氣溫如何變化?
延伸6.認識我們的新生寶貝:淺談哺乳嬰兒的本能與正常狀況
延伸7.產後黃金72小時,雙親該做該知道的事情


2.你知道你需要什麼幫助嗎?
你需要的不是拍馬屁式的鼓勵或是沒幫助的建議,而是有旁人的協助,協助你如何學習到正確的上一個問題中的每一件事情,洗澡、換尿布、拍嗝慢慢來。
當你很累的時候不要吝嗇把豬隊友挖起來,即使踢下床或沙發都要挖起來,你不是一個人,既然隊友在為甚麼不使喚他?他是寶寶嗎?為何要放任他去睡自己默默掉眼淚?寶寶需要媽媽,也需要爸爸,我看到有人說自己生到第三胎爸爸還不會換尿布,你不覺得該檢討的是你自己嗎?為什麼工作自己全部包下來了?為甚麼不逼隊友去學習?我隊友在我逼他學著幫寶寶處理各種事情之後現在技能爐火純青,快比我還要好了,甚至我沒說就會自動去做了,或是我交代一下大部分都會乖乖去做而且做的很好,有時候會反過來罵我為什麼沒有做好?為什麼要偷懶?所以隊友一直都不會該怪誰?有人可以使換為什麼要擺著當花瓶?搞到後面累死自己然後讓隊友很有藉口去擺爛,難道孩子不是他的?要讓隊友明白自己不是單身最快方式就是逼隊友去學著如何照顧孩子,不是自己默默承受一切的委屈,隊友很好用,也很難用,看你怎麼用。這時候的媽媽很虛弱很需要人照顧和協助,寶寶也需要,所以隊友就是來照顧媽媽和寶寶的,讓媽媽能專心哺乳,將其他所有事情一律交給爸爸,也能盡可能降低媽媽產後憂鬱症的發生,讓媽媽不會太過疲累也讓爸爸有參予感,不是只有餵奶才有參予感,其他事情也可以把爸爸操翻的,要記得好好利用阿!


另外你也可能會需要專人指導你關於這途中會遇到各種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的人,國際認證泌乳顧問,你會需要他們的協助,他們不會只跟你講廢話,他們不會只收了錢然後傷害你的乳房,他們會告訴你如何溫柔對待乳房,他們會教你如何輕鬆安撫孩子,他們會教你如何正確學會第一個問題中該學到的每一件事情,並且讓你受用無窮,即使你未來有了下一胎,即使你遇到一樣的問題或是類似的問題,你不會感到陌生或是惶恐。你會很需要他們。當然新手不建議一開始就選擇家訪的,你可以選擇有醫師或是護理師執照的顧問,需要家訪時候請醫師推薦,因為直接家訪的未必都符合你的需求。
或是上真正支持母乳的社團詢問,他們會用正確的知識教育你,而不是單純只會跟你分享他怎麼做,母乳學習是教育,不是經驗分享,每個人狀況略有不同,分享很容易會越分越慘很多人喜歡分享自己如何給配方、給奶嘴、給奶瓶,這叫做分享,這些不是不可以,而是錯誤使用你的全母奶或是全親餵就很有可能變的遙不可及,甚至因此變成了全配,所以不要亂分享,新手媽媽們根本不可能會知道這是對或是錯,只會將錯怪在自己身上,根本不知道是分享的錯,而你們繼續分享錯誤知識和做法去讓其他人夢碎,所以不要亂分享,你有用不見得別人也有用,你能的不一定別人能,別人也不一定了解這方法適不適合自己,噩夢就從此開始了

延伸1.台灣無官方教育、認證,泌乳顧問素質良莠不齊
延伸2.適合新手的哺乳資源,支持哺乳的醫師名單
延伸3.泌乳顧問和通乳師、泌乳師差異極大,妳知道他們的差異性嗎?

(→六小時就可以拿到證照和至少研修課程九十小時,並有泌乳諮詢經驗五百小時到一千小時,才有可能拿到的證照(有人就是這樣努力了還是拿不到證照的喔!!),這差別不大嗎?哪個專業度比較高?)
延伸4.一味的按摩乳房可能治標(暫時緩解),卻很難治本(徹底改善)


3.你知道那些需要注意的嗎?
你需要注意尿布是否有達標,如果沒有達標要找出原因,並且修正哺育模式,不是繼續傻傻餵奶,結果導致黃疸過高和脫水,最後送醫住院,再責怪其實是自己根本沒奶才害寶寶住院,雖然說親餵是傻傻的餵奶,但是傻傻餵奶不等於白癡方式餵奶,傻是指不要問為甚麼哭?為什麼討奶討不停?是不是我奶水不足?是不是???等等之類的問題。滿三個月之前,尿布是絕對要每天注意的第一指標,一天沒達標都要立刻找出原因。


你還是要學會如何檢查含乳。如果含乳不正確,你乳頭會痛會受傷,寶寶吸不到奶水會哭會生氣,如果你不朝這方像去尋找問題,你會以為自己奶水不足,而拿起了奶瓶。


你要學會每次含乳是否都是有效吸吮。如果是無效吸吮,寶寶不僅奶水喝到的量不足,尿布會跟著不足,既然喝的奶水量不足就會導致黃疸升高和脫水囧況,你會因此誤會自己奶水是不是根本不夠給寶寶喝,然後拿起了奶瓶。


你要學會檢查尿布是否都有達標。如果尿布沒有達標,一定就是你的含乳有問題,或是寶寶根本沒有認真吃奶,也就是無效吸吮,無效吸吮奶水吃不夠,尿就會跟著少,然後你會懷疑尿布這麼輕…是不是我奶量不夠寶寶喝?然後拿起了奶瓶。


你要學會如何擺正姿勢,讓自己餵奶時候可以舒舒服服的。如果姿勢不正確,你會出現腰痠背痛,如果姿勢不正確會導致含乳可能就不正確,如果姿勢不正確你會感到不舒服,然後再繼續循環以上的狀況,所以姿勢正確很重要。

延伸1.矯正含乳很重要,媽媽親餵不再痛!
延伸2.正確哺乳姿勢與步驟
延伸3.如何兼顧坐月子與順利哺乳

(→這篇非常實用,包含各種迷思問答破解,妳可以很快就知道妳對面這個在教妳哺乳的是真懂還是假懂)


4.你知道那些事情需要了解的嗎?
你要了解母奶機制為何?奶水怎麼來的?是否吃喝就有奶了?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看似根本不重要,但是你這些不懂,旁人隨便一個問題你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現在做的真的正確嗎?所以餵奶不是單純就把奶水灌進寶寶嘴巴中就好了,既然你想餵母奶,那你要學的就很多了,將母奶哺育融入生活中並且都學會相關知識,你就覺得突然變的簡單多了,就像外文,一開始都覺得很困難,但是當你將外文融入生活中了,你就覺得簡單很多。
所以你覺得困難,是因為你不懂,是因為你沒有將母奶哺育融入生活中,所以很困難、很累、很疲憊。
延伸1.泌乳機制如何運轉


想必大部分只會說:阿不就是餵奶而已?
會說這句話的,你就趕快去睡覺好了,第三天後出事情別哀哀叫。


1.基礎認知教育不完善
大家對於餵母奶,都知道好處,也知道壞處,但是很多其他更該知道的都不知道了,不僅父母不知道,連醫護人員很多也不知道,更甭說有些醫療院所不是支持母乳,是支持媽媽,掏錢最大,媽媽爽就好了,寶寶需求擺一邊,只要不會鬧出人命就可以了。公開的秘密。


2.一問三不知
甚麼都不知道,問也問了跟你一樣不知道為甚麼的,你該怎麼辦?只好胡搞瞎搞了,反正有配方在,怕啥?


3.不懂寶寶需求
不論問哪裡經常都會得到"寶寶餓了、奶水不夠了"諸如此類的垃圾回答,請問寶寶餓死鬼投胎?寶寶除了餓不會有其他需求嗎?你真的有替寶寶想過嗎?


4.只會灌奶
你吃完大餐之後會想做甚麼?睡覺


5.不信任自己,難怪沒有奶
退奶第一殺手,壓力、沒自信、焦慮…等各種負面情緒。不能處理情緒,你肯定沒有奶的,再怎麼努力都枉然的。

同不同室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功課沒有?
做對功課,恭喜你搭著跑車去兜風,晚上住總統套房,附帶星光晚餐,還有人服侍你。
做錯功課,沒鞋子穿還要走過滾燙的柏油路,晚上露宿街頭,沒有晚餐連水都沒有得喝,一切自己來。
差別很大吧?真的就是差這麼多。


你做的功課是否正確?
正確就是爽,錯誤就是幹到極點。


你的認知是否正確?
認知錯誤就是惡性循環到全配,認知正確即使錯誤你都知道該去哪裡求援,你不會害怕,你很清楚不是一個人,你很清楚你求援的對象給你的建議是否正確,妳很清楚誰是真心支持妳幫助妳。


你是否站在寶寶立場去思考?
懂寶寶為甚麼哭了,就不怕寶寶哭了,你會知道寶寶可能需要甚麼,而不是一個一個一個嘗試,搞得自己筋疲力竭,還傷心難過自己的無能,最後你甚麼都沒有做好,一切又要從頭,每天無時無刻就是在猜寶寶要甚麼,猜不對就是灰心就是煩躁,猜對也煩躁,煩躁下次又是甚麼,這樣日子還要多久?
延伸1.親餵母奶狀況多?


誰該配合誰這些想過沒有?
寶寶剛出生,還沒適應這個世界,所以是要父母自己調整作息,去配合寶寶,等寶寶滿三個月後再訓練寶寶白天配合父母,晚上盡可能繼續依照寶寶需求給予,如果你們調整的狀況很差,你們就會急著想訓練寶寶睡過夜,讓自己好好休息,但是你卻會因此忽略寶寶的需求,寶寶有話想說卻說不出口,就真的沒有問題了嗎?

延伸1.站在寶寶立場去理解寶寶為何而哭,妳就不怕寶寶哭了
延伸2.如果您是母乳媽媽,請看看『奶睡和夜奶』的真相
延伸3.寶寶『睡過夜』的迷思


沒思考過,來日方長慢慢折磨,折磨到你崩潰都可以繼續誤會寶寶是磨娘精

為什麼很多人一開始哺乳普及率很高,後面瞬間變低?為什麼?思考過嗎?
因為大家一開始就是拼命擠奶,乖乖聽著護理師說要努力擠奶,所以每天都很認真擠奶,但是寶寶到底需要多少奶呢?你思考過嗎?沒有,因為你信任著不懂寶寶需求,只對於照護很專業的護理師,你深信他們懂寶寶需求,卻其實…懂的根本不多,甚至可能還比你少,他們只是很單純在忙著他們的每日工作,妳的寶寶對他們來說只是工作項目而已。
所以很多人第一關就敗在沒有受過真正母奶專門訓練的醫護人員之手,他們只會鼓勵你親餵、擠奶、餵奶、吃發奶品、按摩、熱敷,卻跟你一樣為甚麼寶寶哭了都不知道,他們會說奶不夠了或是寶寶餓了,是因為他們前輩教他們多給一點奶寶寶就會乖乖睡覺了,所以認為這是解決辦法,父母也被這種錯誤方式教育著,因此大家一起錯下去。


奶水怎麼來的?只要靠吃喝就有了?這樣的生活不是很痛苦嗎?
奶水的建立,不是靠吃喝和拼命擠奶就有了,吃喝建立的奶水是曇花一現的,而且沒有下次,因為你找不到了。你的奶量已經被情緒壓力壓的死死的,所以不可能上的來的,你沒有釋放情緒壓力和了解正確泌乳機制,你就算睡了一覺上來了,很快就越來越少了,所以你錯誤的努力都是白費的,學習外文只要努力背單字和句子就等於學會了嗎?
奶水量多寡關鍵是你是否正確移出,大腦就會判定你是否需要增加或是減少,如果被情緒壓抑住,大腦就會因為你移出不足減少,你學不會手擠奶,你不會引奶陣就會導致移出不足,大腦就會減少奶量,而且你永遠不知道你有多少奶,用手擠奶判斷自己有沒有奶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也是最不信任自己和寶寶的做法,你能移出多少表示你至少有多少,而不是你只有多少。

奶水移出靠奶陣,不是靠脹奶,如果用脹奶判斷你有沒有奶,只會因此讓奶水越來越少,我打這篇文章時候,我女兒已經2Y2M了,我依然全親餵中,我要至少八小時以上才逐漸有脹奶感覺,要24小時才會石頭奶,你覺得我有沒有奶?

為什麼初期總是沒有奶水?
其實在懷孕的時候就已經有奶水了,而且頭三天寶寶需要的奶水量根本不多,胃這麼小為甚麼需要那麼多奶呢?再說寶寶自帶三天便當,第一天只要幾CC就好了,而且是個位數,真的需要這麼多奶嗎?

合作專欄:插畫談哺乳之「奶這麼軟,我是不是沒奶了?」


為什麼寶寶總是哭不停?
寶寶哭不是只有餓了,更多的是需要安撫,需要安全感,需要父母溫暖的懷抱,不是奶瓶,而很多父母都只給了寶寶奶瓶,然後就這樣認為自己懂了,到後面寶寶學會抵抗之後就開始慌了,這畫面我想像著都覺得好笑…,懂了是嗎?


你確定你身邊的護理師懂寶寶?懂母奶?
其實很多根本不懂,只懂護理相關專業,母奶跟護理無關,大概只佔課本幾頁而已,而且不是必考題…,你覺得能懂到哪裡去?但是大部分很懂配方,很神奇。
還是你傻傻的認為前輩都會教?前輩只會教晚輩如何讓寶寶安靜睡覺好讓自己趕快把事情做好,傻傻的,對,妳傻傻的。


你知道很多醫師都根本不懂寶寶不懂母奶,只知道疾病治療和健康防護嗎?
跟護理師差不多,母奶只佔課本幾頁,所以很多醫師動不動就會跟你說要停母奶改配方,也很可能跟你說母奶營養不足要補配方,試想一下…沒有配方時期遇到這些狀況的寶寶只能等死嗎?對了,很多醫師也很懂配方勝過母奶。


認識母奶只是認識怎麼擠奶?怎麼發奶?怎麼灌奶?好處?卻連泌乳機制都一問三不知?
以上你真的一個都講不出來,你鐵定很快就全配了,其實也不用說甚麼,跟妳是不是沒奶體質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百根竿子都打不著。


為什麼通乳師這個如同密醫職業的玩意這麼熱門?
因為媽媽功課做的不足夠,因為媽媽根本不懂,因為媽媽一問三不知,他們跟詐騙集團沒有兩樣,盡是給無助的媽媽甜言蜜語帶哄騙,你被他們搞完之後你甚麼都不會學到,妳只學到如何虐待自己的乳房,還自以為是正確的,你只有獲得痛,還有住院醫療費等你再付,其餘收穫零。他們的錢收的很爽快呢~。
所以你該找的不是通乳師也不是物理治療師(踩雷機率非常高),你該找的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新手最好選有醫師執照的)或是有針對母奶特別進修的支持母乳醫師。



乳腺一開始是通還是不通?為什麼?
乳腺一開始就是通的,因為不通你肯定很快就塞奶或是乳腺炎,會不通也多半是因為你沒有好好的餵奶或是擠奶,導致乳腺管過度淤積乳汁才會演變成塞奶,所以通不通?應該是妳的腦子比較不通。


為什麼卵磷脂有人有用有人沒用還進了開刀房?
任何飲食除了水,一律看人吃,不是看人品吃,是看體質吃,即使所謂的退奶食材效果也是因人而異,我吃韭菜從來沒有退過奶,而且我都是一次十幾顆在狂嗑的,各種退奶食材我也常常吃,我還是沒有退過奶,我唯一退奶只有壓力,轉親餵之前的瓶餵時期因為壓力退奶過了,後來轉親餵之後我每天求退奶食材反而怕發奶品,因為脹奶塞奶很痛苦。
所以有些人會因為卵磷脂過度發奶直接進了醫院,你知道嗎?肯定不知道,因為這不是你想知道的。
延伸1.產後吃卵磷脂通乳?


卵磷脂最初作用為何?你知道很多產品是廠商誇大嗎?
"卵磷脂的作用原理是改變乳汁的脂肪構成,讓乳汁稀一點,預期這樣乳腺比較不會阻塞。網路上、媽媽間傳開來之後,演變至今變成「有吃有保庇」,很多媽媽甚至從懷孕就開始吃。藥廠總是跑得很快,1200mg針對產婦預防乳腺阻塞的劑型已經出現。BY陳鈺萍醫師。"
再說目前都沒有任何大型數據可以證明卵磷脂能夠很有效的預防塞奶,現代人不是都看數據的嗎?怎麼這種大型數據沒有任何一個廠商拿的出來呢?都只會拼命宣稱效果,數據證明呢?就算拿出來了也不可能告訴妳失敗的數據有多少的,因為這樣會騙不到妳的錢了,妳會去買有失敗可能的產品嗎?


為什麼奶粉這麼好賣?為什麼科技越是進步沒奶體質的卻越來越多?早期沒有奶粉問世之前都如何哺育?
因為大家越來越不信任自己有沒有哺育寶寶的能力,就買著一罐備用吧,反正奶水不足還有配方嘛~你說是吧?
早期人根本不會管這麼多,寶寶哭了大部分就只會想到"喔~寶寶想吃奶奶了~"為什麼想吃?我想很多也不知道,反正餵奶就是了,有吃到足夠奶水就有會長大的,就算真的沒有奶那也通常是病很重的,有研究健康的媽媽一天奶水產量大約550~1000左右,即使是營養不良的也有500左右,這個量也是非常足夠寶寶所需的,不需要無窮無盡的拼命追奶去增加自己的負擔,也造成自己更多的壓力


為什麼很多醫師和長輩會覺得母奶沒有營養甚至動不動就要求補配方?
因為經歷過母奶和配方大斷層,所以醫師在學期間可能會有配方廠商去授課,卻不見得會有專門的人去授課關於母乳的知識,因此有些沒有進修的醫師會動不動就說補配方,不意外哪~~。長輩也差不多,都經歷過廠商廣告說配方好棒棒的各種廣告洗腦,所以配方好棒棒哪~,一歲後還要記得喝成長奶粉才會頭好壯壯,一頭撞碎牆壁唷~,如果挑食可以喝小安素,每天來一杯長高又長壯三餐好棒棒。要記住...廠商要的是父母掏錢,不是真的為了妳的孩子著想,只是想跟上社會跟上時代需求,這樣父母會更加心甘情願掏錢。掏錢,掏錢,掏錢,想辦法讓父母非常樂意掏錢,甚至求新產品繼續掏錢。


親餵寶寶如何看是否有吃飽?
看尿布,前三個月尿布有達標就是吃飽了,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絕對要學會,絕對要注意到。


母奶瓶餵要怎麼判定該給多少?
母奶最多一小時給25~35CC,少量多餐,不需要因為月齡增加而增加,這個量可以用到一歲後,這是配方永遠辦不到的事情。


跟配方差別在哪裡?
母奶成分是活的,配方成分是死的,其他好處就不用廢話了,不重要,因為你也不見得想知道

乳汁何來,簡述母乳成分與其他物種成分差異與配方奶


寶寶吸吮方式和吸乳器和手擠奶有什麼不同?
寶寶吸吮方式是真空吸吮,手擠奶和吸乳器都不是,所以效果無法跟寶寶的效率相比,我曾經在轉親餵訓練時候,讓我女兒面對著已經變成石頭奶的乳房,她當時哭鬧找奶瓶,卻忽然一個節奏含上了乳頭拼命吸奶,受驚嚇的我也一直拼命想拔開卻發現怎樣都拔不開,當我好不容易拔開的時候,原本很硬的乳房已經軟掉一半了,這時間不到一分鐘…,你擠奶或是用吸乳器的效果能這樣嗎?保證永遠辦不到,不論技術多好的手擠奶或是多高級好用的機器都永遠辦不到。
寶寶吸奶宛如高壓幫浦,將奶水從底層像泉湧一樣抽出來,其他方式則像是井水挑水一樣,慢慢挑出來,哪個效率最高呢?

題外加碼…
瓶餵和親餵最大差別是甚麼?
瓶餵是懶人吃奶法,奶瓶來嘴巴動動就有奶,但是寶寶卻不能自己決定只要喝多少就休息,會抵抗的寶寶你該反省,你把孩子當豬灌養了。
而且當寶寶喜歡奶瓶的懶人吃奶法之後,怎麼可能還削你的親餵需求?有親餵需求的是你,不是寶寶,你給了寶寶輕鬆選項幹嘛不選?當寶寶是白癡還是笨蛋?除非你遇到喜歡挑戰的孩子。


親餵是要動腦子的,奶水不會說來就來,要學習怎麼引奶陣,要學習奶陣來時候怎麼順利喝進奶水不被嗆到,還要學習有耐性等耐奶陣,學習習慣吃安撫奶時候的些微奶水,並且可以自己決定這餐要吃多少,而不是被控制著。


能雙聲道的寶寶,也就是混餵,可遇不可求,你求了是找碴,找你和寶寶的碴,寶寶也會不客氣的回敬你,搞的你人仰馬翻,然後你會莫名其妙的把問題都推給了寶寶,你的寶寶…很衰。


要混餵又不想影響到親餵,有訣竅例如上班混餵,但也不是人人都需要而且也不是百分百都有用,尤其全職媽媽,能不要就不要,奶瓶嘴再仿都不能取代真正的乳頭柔軟的觸感,除非妳有錢到可以買十幾萬的矽膠性愛娃娃給寶寶吸奶,很有病對吧?所以十幾圓一兩百的就能取代了?妳當寶寶是白癡還是笨蛋?現代很多孩子一出生智商就比父母高了,他們很清楚自己要甚麼,所以得不到就是使勁哭,哭到臉紅脖子哭就是要父母妥協,妳敢不妥協嗎?

奶瓶設計的再漂亮,都不能取代寶寶記憶的媽媽體味和溫暖,你科技照顧寶寶,就不要奢求寶寶人性回報。

你的功課做好了嗎?
調戲孩子是很有趣的事情,但是當妳被孩子調戲的時候,妳就笑不出來了,下面那張照片就是我故意戲弄我女兒,然後她就在地板上耍賴,如果今天是妳被調戲到崩潰,妳還笑的出來嗎?妳還會覺得小孩真可愛嗎?



再說一次,同不同室不是重點,而是妳對於妳即將進行的哺育方式了解多少?妳明白風險是否?妳了解會有甚麼困難嗎?妳知道有困難該向誰求助嗎?妳知道寶寶哭了該做甚麼嗎?妳知道如何讓自己爽爽餵奶嗎?妳知道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嗎?妳知道如何判斷醫護人員是否支持母奶嗎?妳知道隊友的重要性嗎?妳知道隊友能幫助妳甚麼嗎?以上妳知道多少?有幾個問題能夠回答呢?別說不重要,只要一個沒有搞好就可以搞到妳產後憂鬱症了,不重要就趕快去買好配方待命,衛生紙多準備一點,買品質好一點的衛生紙才不會擦鼻涕擦到破皮還要去看皮膚科。

延伸1.如何產後不憂鬱?

arrow
arrow

    f034623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