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乳汁何來,很多人第一思考就是擠奶就有了,吸奶就有了,但是這樣就把哺乳給物理化了,要知道人類是生物不是物理產物,所以物理行為是不可能存在的,包含打斷你的手腳後的醫療和康復程序進展也不是物理變化,懂?所以甚麼叫做擠奶就有了,多喝湯湯水水發奶品就有了,你當造物主是甚麼東西??
如果擠奶是物理變化為何其他器官構造、運作、健康卻不是物理變化?

所以真的是說人類的腦子因為科技越來越進步腦袋就越來越退化了,在我講完之前就已經覺得奶水擠奶就有的肯定不是少數,不過我相信如果社團的各位媽媽有好好看過單元參考的都不會這麼想的,在外面肯定至少三五成以上,這個猜測決不會失誤,如果機率比這更低那很多哺乳支持的都可以打包回家了,因為大家都很棒咩...哪需要我們呢?大家觀念都很好啊,根本不需要被衛教阿,根本不需要被幫助阿...

人體是由複雜的生化變化而來的,何謂生化?顧名思義是研究生物體中的化學進程的一門學科,常常被簡稱為生化。不只是人體還有各種生命物種也是,期也包含了植物、空氣、水等等...,都是如此的複雜的,地球的生命體就是一個複雜卻又很有條不紊的程序維持運作者,所以裡當然的人類也是了。所以哺乳也是生化變化的一種,拜託不要再有擠奶就有、吸吮就有的觀念了...,如果哺乳的中間發生很多問題和障礙,真的不會是只要多喝湯湯水水、吃喝發奶品、熱敷、按摩、找野雞師來處理就可以完美解決的。

乳汁何來的,不要再跟我用上面一個錯誤觀念去思考了,乳汁是你的身體和大腦以你實際的行動加上賀爾蒙和各種激素去決定你何時需要乳汁,你需要多少乳汁,決定好之後再利用激素製造乳汁、準備乳汁、排出乳汁...等等一連串的生化變化,你才會獲得乳汁,然而其中打斷這一連串的動作是非常容易的,例如脹奶( FIL物質)、按摩、情緒、飲食不均衡、藥物、身體健康不佳、錯誤觀念、飲水不足等等...都可以輕易地中斷身體原本預定好的哺乳程序。

就好像種植花草樹木,不會只有陽光、空氣、水就可以成長了,不過應該很多人也知道,植物的種植對於溫度、光線強度、營養、土壤酸鹼度、風力強弱、濕度等等都會有影響,所以植物的成長也不是很簡單的陽光、空氣、水就可以了,故此人類的哺乳也不可能簡單的湯水、擠奶、按摩、發奶就可以了...,剩下的就不贅述了。

身體對哺乳的運作是這樣的。
懷孕16-20周的時候身體就差不多準備好乳汁了,所以有沒有乳汁?當然有,只是小孩沒有出生所以泌乳被抑制,被黃體素給抑制,黃體素則是因為小孩沒有出生胎盤沒有娩出所以不會下降,因此黃體素濃度很高的時候會抑制泌乳激素,因此你就算這時候拼命擠奶也未必能夠擠出多少奶,但是你孕期擠奶搞個不好還弄出孕期乳腺炎,那你生產時候上面痛下面也痛也就搞笑了,而且有觀察發現,你分娩時候的經驗如果不太好那麼後面哺乳的狀況也會不太順利,像是乳汁會更加延遲到來,即使黃體素下降泌乳激素上升,你的乳汁依然不會順暢的到來,所以孕期時候就好好做好孕期的事情,不建議孕期就做擠奶的事情,生產部分大家可以搜尋溫柔生產(陳鈺萍醫師)。

當你生下了小孩了,胎盤也娩出了,黃體素會在一到三天左右下降,當然有些人就是慢了偏生要三到五天之後才下降,有些人又身體狀況不佳,更是硬生生的五到七天後才有明顯的乳汁到來,這些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像是一到三天乳汁就到來的,原則上只要好好地學習哺乳正確觀念、掛奶、餵奶、吃飯、睡覺、洗澡、滑手機、刷卡(?),原則上就可以好好的邊餵奶邊睡覺過你的月子時期養豬生活,月子 結束後通常會少了幫手就是要自己來了,但是哺乳模式不中斷,好好地學習哺乳正確觀念、掛奶、餵奶、吃飯、睡覺、洗澡、滑手機、刷卡(?)、把小孩揹起來,這樣就可以輕易地度過從月中回到家的不適應,你在月中怎麼做回家就是繼續怎麼做,基本上也沒啥太多違和,了不起比較棘手的就是七嘴八舌、婆婆媽媽、白目老公、機掰公公、無腦毒菇...,不過一樣的還是盡可能地去見招拆招,大部分也可以順利的度過的。

至於三到七天後才來乳汁的,通常就是本身有些狀況的,像是情緒不佳、身體狀況不佳、分娩時候狀況不太好需要持續監控或是醫療介入...等等的就會導致乳汁更加晚到,通常都會因此被快速判定你是無奶媽媽,實際上不太能夠這樣判斷的,因為前面說過了,身體對於乳汁需求判定屬於生化變化,會經過多重因素去判定的,只要有一個地方不符合身體的需求判斷就可能因此中斷乳汁的順暢,因此這個時候通常會建議先找出原因來,像是身體狀況不好那就是先養好你的身體,如果事情緒狀況不佳那就是先處理你的情緒問題,哪裡不順暢不如意就先處理好哪裡,然後再來處理哺乳的問題才能夠迎刃而解,至於有些人也可能是生產時候產程狀況和經驗不好導致情緒低落,也可能造成乳汁晚到的可能性,這時候也是一樣先好好休息安撫好自己的情緒再來重新調整哺乳上的問題,這時候就會建議媽媽多少可以補充一點配方奶來滿足寶寶基本需求,但是這段期間也要不停歇的有規律性的移出乳汁,好提醒身體和大腦你依然需要乳汁的這事情,在你狀況調整好之後依然可以持續的哺乳並不影響,至於這段期間所使用的藥物可不可以哺乳,請洽詢支持哺乳的醫師或是有IBCLC證照的醫師為宜。

當身體狀況佳的在一到三天後黃體素下降了,泌乳激素(泌乳素)就會上升這時候身體就會開始大量製造乳汁,而在沒大量製造乳汁那段期間,寶寶其實也有自帶一點便當的,加上這段期沒有大量製造乳汁,乳頭乳暈都軟軟的,其實就是最適合練習含乳的時機,但是很多人都是視這段期間是媽媽"應該"要好好休息的時間,所以含乳練習啥的就擺到一邊去了,很多錯過這期間的等候面再來練習挫折都多上了不少,一到三天後泌乳激素上升開始大量製造奶水,因此出現生理性脹奶,寶寶也因為有稍微練習過含乳而準備好迎接大量奶水到來,這時候寶寶會開始練習引奶陣,然後身體收到訊號傳遞至大腦,大腦再分泌催產素(愛的賀爾蒙)然後利用催產素將乳汁伴隨奶陣快速將乳汁送出乳房進入寶寶的嘴巴裡而完成這次的運作,然後大腦跟身體再互相回報這次寶寶喝了多少奶而再重新準備下次需要製造多少乳汁,然後再重複上次的動作,而每一次的量都不同,所以身體跟大腦會自己互相協調決定要分泌多少乳汁,因此乳汁的分泌和量的需求是大腦和身體(泌乳組織)精密的分工合作,而順利的哺乳會因為催產素(愛的賀爾蒙)關係使媽媽放鬆很多,也讓哺乳的程序續變得比較容易,然後深夜時候激素濃度會變高同時奶量增加,會讓媽媽進入放鬆半醒半睡狀況,而寶寶這時候持續哺乳掛奶,也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症的機率,同時持續提供養分給寶寶也可以持續性的讓大腦持續快速成長,乳汁何來部分先大概到這邊,如果有問題的可以下面提問,其他的就這次不多說了。

再來講母乳成分的部分,母乳中的乳糖對寶寶大腦發育來說極為重要,但是要知道母乳中的乳糖跟牛乳羊乳中的乳糖一樣叫做乳糖,但是其內含成分極為不同,主要提供身體成長的能量、大腦發育所需營養、益生菌、200種以上寡糖,母乳的寡糖量是牛奶的十倍以上,而牛乳主要提供的對象是小牛,因此對人類寶寶來說效用有限,畢竟人不是牛生理構造天生不是吃草的。人類小孩腦袋到兩歲會成長三倍,所以乳糖對人類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營養成分,但是有些醫療人員會視母乳中乳糖為大敵,說會增加腹瀉機會造成乳糖不耐症機會,但是在乳製品高度需求的國家來說真正的乳醣不耐症很罕見,比如北歐乳糖不耐受人群僅僅10%,而東亞、非洲一些地區乳糖不耐受人群高達90%,而台灣也是乳製品依賴需求很高的國家所以依照基因發展來說乳糖不耐的比率並不高,而且少量攝取也並不會有太多影響,乳糖不耐的部分有興趣可以搜尋維基百科。

母乳不可能會演化出對嬰兒有風險的成分來,所以人類母乳乳糖含量偏高必然有他的道理存在,就像母乳的脂肪比率3.8%、海豹60%不同物種脂肪含量也不同,為什麼呢?因為海豹需要快速長大,海豹哺乳期極短從2-4天到4-6周都有(種類不同關係),但是不約而同的牠們脂肪量極高,極地地區哺乳動物的母乳脂肪含量至少40-50%以上少數60%以上,主要是因為他們生活在極寒地區,需要快速長大增加脂肪來保護自己、避寒和獨立,所以脂肪量極高,可是人類真的需要嗎?有些人呱呱叫說自己的母乳脂肪不夠多所以才讓寶寶提早餓了,這是不對的,就誠如毛醫師強調的,寶寶餓了就是餓了沒有所謂的提早餓了,而人類需要快速成長的並非是體重而是大腦,所以乳糖含量遠勝過很多物種,這就是物種需求的不同了,試想一下我們現在成人對於脂肪的攝取有限制,那麼脆弱的嬰兒就難道會沒有限制?所以,那些在叫說我的母乳脂肪不夠多所以導致小孩容易提早餓的說法真的是無言以對...,你想想看人類嬰兒的血管和各種器官都是如此的脆弱,如果母乳中真含了大量的脂肪,你確定那些小小的器官還能好好地運作嗎?
對於動物的母乳演化有興趣可以看看這篇
https://www.bbc.com/....../160718_vert_fut_the......

再來蛋白質的部分只講最簡單的部分,已經算是...進階科普的部分了所以記不住就算了,看看就好了,母乳中的蛋白質以α-乳清蛋白為主酪蛋白為次,不同時期比例也會有所不同像是從80:20~50:50都有,而牛乳的比例則是20:80。
α-乳清蛋白屬於比較容消化類型,而牛奶的蛋白質80%則屬於不容易消化的α-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是母乳的一百萬倍,是引起牛奶過敏的關鍵成分,這也是有些寶寶會對多數配方奶不適應的原因之一,而多數人喝牛奶會容易拉肚子或是不適也是α-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關係,有些人說牛奶容易過敏那就換羊奶吧,而且羊奶又能保護氣管降低過敏,這點不成立也沒有任何的證據,首先羊奶跟牛奶的蛋白質主要成分也是αs-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相似度也高達了七成所以不能保證不會發生跟牛奶一樣的事情,只是羊奶和牛奶的其他成分來說羊奶比牛奶優質,不過嚴格相比的話是各有千秋,只是牛奶的取得和保存比羊奶容易,所以多數還是以牛奶為主。
這邊提供母乳和配方的成分表給大家僅供參考一下
https://xesunshine0577.pixnet.net/blog/post/37966028

母乳蛋白質種類高達400多種,其中包含很多聽過或是沒聽過的種類,包括免疫因子、生長因子、賀爾蒙、酶等等...。而母乳中的蛋白質功能也非常多,其中就包含了乳糖的原料,更詳細的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詢一下,然而配方奶能夠模仿的大概也不到一兩成,所以說配方奶也很好嗎...老實說我真從沒說過這種話...,但是我只會說它是母乳的代用品,當人類媽媽因為諸多原因而無法哺乳時候的代用品,僅於此而已,但是無法反客為主的取代掉母乳,這點我還是覺得很重要的,至於各位媽媽要怎麼選擇是你自己要思考的事情,這就跟我和本文毫無任何關係了,我們社團也不干涉,只是在你疑惑時候你可以提出來我們會有人替你解惑罷了

再來其他營養素礦物質的部分,很多人會注意到配方奶的其他營養素的添加含量都很高,所有些對於營養素吸收觀念很差的人就會認為配方比較營養,事實上是如何呢?這邊就要跟大家說不管是人還是生物,對於營養素的需求沒有都是百分之百的這回事情,所以理當然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在被吸收時候都會因為食物本身的屬性和飲食者的身體屬姓有所不同,我們來以最多人在乎的鐵質來說,人類吃蔬果時候鐵質的吸收率不到10%甚至只有5%,缺鐵時可提高到 21%,而肉類(包含海鮮)的吸收率大約25%,缺鐵時候最高可以增加到最高40%,而配方奶的鐵質吸收率則是4%不超過5%,而母乳的鐵質稀少但是吸收率接近50%。
鐵質飲食吸收率參考自這
https://www.facebook.com/foodpower.me/posts/2424824457751093

可以來計算一下寶寶對於鐵質的獲取量差異,配方奶中鐵質含量標準值,鐵 每100g含量0.2mg(來源食藥署),母乳的鐵質每100g含量0.035mg(一盎司含0.01mg)(來源跨科學泌乳照護),然後配方奶吸收率以4%來計算則每100g可以獲得0.008mg,而母乳以50%來計算則是可以獲得0.0175mg(如果我的破數學沒算錯的話),這才是真正寶寶所獲得的鐵質量。因此添加的劑量多,但是實際吸收到身體裡並且可以被運用的有多少那才是重點,再來一個也是很多人關心的那麼寶寶需要補鐵嗎?有幾個點可以參考,早產兒一定要補鐵,健康足月但是媽媽貧血也需要,媽媽寶寶都是健康的就不用,但是副食品需要富含鐵質,至於懷疑寶寶缺鐵的請洽詢醫師,然後我另外提醒如果寶寶沒怎樣但是副食品或是正餐都吃得非常少,平時不該給的也沒給飲食狀況依然不好的可以抓去抽血檢查看看,缺鐵性貧血也會造成食物不振,另外鈣質攝取過多也會影響到鐵質吸收,所以飲食的均衡很重要不要只偏在一方,副食品部分這裡就不贅述以後有機會再說,記得C可以增加鐵的吸收率,供參考。

最後,有些人會常常聽到媽媽要吃的營養一點母乳才會比較營養,這也是錯誤的,基本上母乳中多數的主要和微量營養素不受媽媽的營養狀態影響,除了幾個特列:A、D、B6、B12、膽鹼、硒、點、核黃素、硫胺素...,懷孕時期維生素B12的狀態影響乳汁中B12的濃度...其餘的都還好,不過食用優質的脂肪酸是很重要的,建議媽媽的飲食要確保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致力維護健康良好照顧嬰兒的能力和體力,維持哺乳品質。(本段來源跨科學泌乳照護)所以先照顧好自己,健康吃、好好吃、開心吃、輕鬆吃、慢慢吃,有中醫師建議最好每天好好的吃一頓飯(指白飯)會讓自己的血氣比較足夠,另外也有人說母乳是血轉換的,雖然實際考察由來未知,不過由父母恩重難報經中有這麼一段"每生一孩,賴乳養命,乳由血變,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量亦輕。",先不吐槽古人的醫學辨識能力,我們就來談談其中一句"乳由血變"這一句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很多人知道母乳極為營養但是並不知道母乳的營養怎麼來,所以很多人以為母乳是血氣而來的並不意外,不過以現今科學來說母乳並非是血氣而來,更確實的說是血液將媽媽身體內的營養成分帶到泌乳組織,泌乳組織再經由寶寶吸吮(擠出)和大腦協調結果來決定應該要給寶寶多少營養,所以母乳的營養原則上來說並非媽媽決定的,因此媽媽攝取的營養是有一個定數需求的,不是說吃的越營養母乳就會越是營養,多出的營養只會轉化成脂肪或是增加其他器官的負擔,所以吃飯均衡吃就好了,如果擔心自己吃的不夠好那就是自己吃個綜合維他命就可以了,真的沒有那麼難...,別為了不著實際的理想硬逼自己吃那麼多不喜歡的東西,結果搞的心情不好哺乳也困難起來了,然後就搞垮自己了,其他人就很有理由要求你補配方奶給寶寶了。

arrow
arrow

    f034623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