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聊聊性質,不必太過認真,如果有本身是中醫婦科專業的歡迎私下跟我聊聊,我寫寫文時候可以增廣見聞
日前去二手書店翻找書籍,想看看有沒有寫文可以用的書和內容,剛好看到了中醫婦科相關書籍,然後馬上翻了關於中醫談到哺乳方面的,我忘記看那本中醫教科書是民國幾年出版的,最新的是不是也是這樣我就不知道了
中醫對於哺乳就只有有無乳汁的部分而已,由於內容太過文謅謅得所以就不放截圖了,直接白話來說說,再提醒一次,聊聊而已不要太過認真
中醫沒有了解為什麼產後一到三天為什麼會沒有乳汁的正確觀念研究,如果有看過上一篇開講或是有搜索過單元指引的或許會隱約(清楚)知道,頭三天乳汁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主要因素就是產後黃體素高的時候會抑制泌乳(其他外力介入或干擾先不談),而黃體素在產後開始慢慢下降,30-72小時候換泌乳素增加,開始大量製造奶水,但是這段期間他們(指中醫)會認定是有無乳汁的,這段期間如果無乳汁他們則會診斷為"缺乳",亦稱"產後乳無汁"、"產後乳汁不行"。
缺乳多半發生在產後二、三天至半個月內,也可能發生在整個哺乳期,他們會用三種方式判斷
1.產後開始哺乳時覺乳房不脹、乳汁稀少、以後稍多但不夠。

2.後開始哺乳時即全無乳汁。

3.新產後哺正常,因突然高熱或七情所傷後,乳汁驟減,不足以餵養嬰兒。

《婦人良方大全》,宋‧陳自明撰於嘉熙元年(1237),精於歸產科,中國第一部完善的婦產科專著。進一步指出乳汁生話及乳少的各種原因。在"產後乳少或止方論"中說"婦人乳汁,奶氣血所話。若元氣虛弱,則乳汁短少,初產乳房焮脹(意腫脹),此乳未通;若怒氣乳出,此肝經風熱;若纍產無乳,此內亡津液。蓋乳汁資於衝任,若婦人疾在衝任,乳少而色黃者,生子則怯弱而多疾。"
【註 前證若氣血虛弱而不能化生,宜壯脾胃;怒動肝膽而乳腫汁出,宜清肝火。夫乳汁乃氣血所化,在上爲乳,在下爲經。若屢產無乳,或大便濇滯,當滋化源。】


《實用產科學》指出"哺乳開始後覆蓋腺泡上的上皮細胞即含許多空泡。如不哺乳,立即出現復舊現象,腺體塌陷、消失,結締組織重新佔優勢。不斷排空乳房,也是維持乳汁分泌的一個重要條件。不充分的排空可以抑制乳汁的分泌。此外,嬰兒的哭聲是一種強力的精神刺激因素,促進乳汁分泌"。故應早期哺乳、早期治療。"

如果長期的減少泌乳或是哺乳,泌乳組織的泌乳狀況逐漸不活躍,就會逐漸退化,也就是進入準備退奶狀況,但是退奶並非幾日就成,其實要好幾個月甚至長達半年才會進入狀況的,比較多大約是半年到二年左右才會完全退化,所以很多人常常抱怨說自己才幾天或是一兩個月就擠不出奶,一直質疑自己是不是已經退奶沒有奶了?其實就是受到FIL給抑制住了,當然其它因素也是會有的,只要排除修改不適合的觀念和做法持續縮短擠奶時間增加擠奶次數,乳汁就會慢慢恢復泌乳量了。
如果長時間讓乳房充盈脹著,FIL濃度更高,乳汁分泌量會減少的更快,所以如果都等到脹奶了才要擠奶,奶量經常掉的更快,更會有自己奶量不足的錯誤判斷。
文中提到的排空乳房,在以前來說這樣說沒甚麼問題,但是應該很多人都知道,早期科學不夠發達當時的理論在未來是會被推翻的,因此乳房排空這事情在未來也被推翻了,乳房是無法排空的,它會一直不斷不斷的分泌乳汁,不像是水龍頭打開就有水,不需要時候關上即止水,但是乳房分泌乳汁就像井水,沒事時候就是一直儲備著水,當你需要水時候就是直接撈水便是,但是井水不會像乳房一樣一直進水甚至進到滿出來,反而更像是沒把水龍頭關好一直接著水的水桶,你不去把水取走就會一直接著水,水滿了依然繼續接水甚至溢出來了,總之...乳房不像是水龍頭要水打開就有,不像是井水一直挑水就會輕易的乾涸,所以乳房是無法排空的,這點已經被推翻了。但是持續移出乳汁致使持續泌乳這點倒是正確的,只是很多人並不了解如何才能夠使乳房有規律或是依照需求的持續泌乳,所以都會研發很多亂七八糟的方式來虐待自己,我真覺得那是一種虐待....。卻不知這方法不只不適合別人其實更加不適合自己....,但是大家為了給寶寶更有營養的乳汁而拼命的虐待著自己...,然後歌頌媽媽好偉大....,我都想說想塑造偉大都一定要用虐待自己的方式嗎?
古早人懵懂無知,難到現代人也跟古代人一樣無知???
古早人會將泌乳狀況不穩或是無乳汁狀況視為疾病,但是到了現代這樣的科技之下早已不是疾病了,那你知道很多人不視為疾病視為甚麼嗎?基因作祟....,真是好一個基因作祟...,我們可以說小孩在受到垃圾食物侵襲之前的高矮胖瘦、美醜圓扁都說是基因的關係,但是怎麼有無奶水也可以推卸給基因呢???這不是無知到底甚麼才是無知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