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沒看錯,很多人認為哺乳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非發奶和通乳莫屬了,而我竟然說這是天大的謊言,我到底要怎樣證明這是謊言呢?
 
首先發奶,實際上根本沒有這回事情,這是天大的騙局。
很多人說哺乳想要奶水就要靠食物來發奶,這說法聽起來很正常,那是因為你已經被騙到骨子裡去了,實際上你如果哺乳的做法錯誤不管有甚麼捧紅的仙丹靈藥都不可能會發奶的。
 
首先奶水的移出不是物理變化而是生化變化,所以不可能你只要照做就一定會有奶水,所以有的人就會開始想所以真的跟體質有關係囉?坦白說跟體質有關係的機率比你得癌症還要低,比你彩券中頭獎還要低,所以真的是說人類的腦子因為科技越來越進步腦袋就越來越退化了,人體是由複雜的生化變化而來的,何謂生化?顧名思義是研究生物體中的化學進程的一門學科,常常被簡稱為生化。不只是人體還有各種生命物種也是,其中也包含了植物、空氣、水等等...,都是如此的複雜的,地球的生命體就是一個複雜卻又很有條不紊的程序維持運作者,所以理當然的人類也是了。所以哺乳也是生化變化的一種,拜託不要再有擠奶就有、吸吮就有的觀念了...,如果哺乳的中間發生很多問題和障礙,真的不會是只要多喝湯湯水水、吃喝發奶品、熱敷、按摩、找野雞師來處理就可以完美解決所有的。
 
乳汁是你的身體和大腦以你實際的行動加上賀爾蒙和各種激素去決定你何時需要乳汁,你需要多少乳汁,決定好之後再利用激素製造乳汁、準備乳汁、排出乳汁...等等一連串的生化變化,你才會獲得乳汁,然而其中打斷這一連串的動作是非常容易的,例如脹奶( FIL物質)、按摩、情緒、飲食不均衡、藥物、身體健康不佳、錯誤觀念、飲水不足等等...都可以輕易地中斷身體原本預定好的哺乳程序,而有些動作則有機會加分讓哺乳程序變得比預定的更好,例如:紓壓、良好的情緒、愉悅的飲食、愉悅的情緒和行程都有加分的機會,只是不是每個都會加到分,加分就真的是體質和運氣了。
 
就好像種植花草樹木,不會只有陽光、空氣、水就可以成長了,不過應該很多人也知道,植物的種植對於溫度、光線強度、營養、土壤酸鹼度、風力強弱、濕度等等都會有影響,所以植物的成長也不是很簡單的陽光、空氣、水就可以了,故此人類的哺乳也不可能簡單的湯水、擠奶、按摩、發奶就可以了...,剩下的就不贅述了。
 
身體對哺乳的運作是這樣的。
懷孕16-20周的時候身體就差不多準備好乳汁了,所以有沒有乳汁?當然有,只是小孩沒有出生所以泌乳被抑制,被黃體素給抑制,黃體素則是因為小孩沒有出生胎盤沒有娩出所以不會下降,因此黃體素濃度很高的時候會抑制泌乳激素,如果有服用黃體素藥物也會因此減少奶量,因此你就算這時候拼命擠奶也未必能夠擠出多少奶,但是你孕期擠奶搞個不好還弄出孕期乳腺炎,那你生產時候上面痛下面也痛也就搞笑了,而且有觀察發現,你分娩時候的經驗如果不太好那麼後面哺乳的狀況也可能會不太順利,像是乳汁會更加延遲到來,即使黃體素下降泌乳激素上升,你的乳汁依然不會順暢的到來而導致後面狀況更多,所以孕期時候就好好做好孕期的事情,不建議孕期就做擠奶的事情,除了好好學習相關的正確知識和跑支持團體聚會活動之外,生產部分大家可以搜尋溫柔生產(陳鈺萍醫師)。
 
當你生下了小孩了,胎盤也娩出了,黃體素會在一到三天左右下降,當然有些人就是慢了偏生要三到五天之後才下降,有些人又身體狀況不佳,更是硬生生的五到七天後才有明顯的乳汁到來,這些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像是一到三天乳汁就到來的,原則上只要好好地學習哺乳正確觀念、掛奶、餵奶、吃飯、睡覺、洗澡、滑手機、刷卡(?),原則上就可以好好的邊餵奶邊睡覺過你的月子時期養豬生活,月子 結束後通常會少了幫手就是要自己來了,但是哺乳模式不中斷,好好地學習哺乳正確觀念、掛奶、餵奶、吃飯、睡覺、洗澡、滑手機、刷卡(?)、把小孩揹起來,這樣就可以輕易地度過從月中回到家的不適應,你在月中怎麼做回家就是繼續怎麼做,基本上也沒啥太多違和,了不起比較棘手的就是七嘴八舌、婆婆媽媽、白目老公、機掰公公、無腦毒菇...,不過一樣的還是盡可能地去見招拆招,大部分也可以順利的度過的,所以哺乳正確觀念很重要。
 
至於三到七天後才來乳汁的,通常就是本身有些狀況的,像是情緒不佳、身體狀況不佳、分娩時候狀況不太好需要持續監控或是醫療介入...等等的就會導致乳汁更加晚到,通常都會因此被快速判定你是無奶媽媽,實際上不太能夠這樣判斷的,因為前面說過了,身體對於乳汁需求判定屬於生化變化,會經過多重因素去判定的,只要有一個地方不符合身體的需求判斷就可能因此中斷乳汁的順暢,因此這個時候通常會建議先找出原因來,像是身體狀況不好那就是先養好你的身體,如果事情緒狀況不佳那就是先處理你的情緒問題,哪裡不順暢不如意就先處理好哪裡,然後再來處理哺乳的問題才能夠迎刃而解,至於有些人也可能是生產時候產程狀況和經驗不好導致情緒低落,也可能造成乳汁晚到的可能性,這時候也是一樣先好好休息安撫好自己的情緒再來重新調整哺乳上的問題,這時候就會建議媽媽多少可以補充一點配方奶來滿足寶寶基本需求,但是這段期間也要不停歇的有規律性的移出乳汁,好提醒身體和大腦你依然需要乳汁的這事情,在你狀況調整好之後依然可以持續的哺乳並不影響,至於這段期間所使用的藥物可不可以哺乳,請洽詢支持哺乳的醫師或是有IBCLC證照的醫師為宜。
 
當身體狀況佳的在一到三天後黃體素下降了,泌乳激素(泌乳素)就會上升這時候身體就會開始大量製造乳汁,而在沒大量製造乳汁那段期間,寶寶其實也有自帶一點便當的,加上這段期沒有大量製造乳汁,乳頭乳暈都軟軟的,其實就是最適合練習含乳的時機,但是很多人都是視這段期間是媽媽"應該"要好好休息的時間,所以含乳練習啥的就擺到一邊去了,很多錯過這期間的等候面再來練習挫折都多上了不少,一到三天後泌乳激素上升開始大量製造奶水,因此出現生理性脹奶,寶寶也因為有稍微練習過含乳而準備好迎接大量奶水到來,這時候寶寶會開始練習引奶陣,然後身體收到訊號透過泌乳激素傳遞至大腦,大腦再分泌催產素(愛的賀爾蒙)然後利用催產素將乳汁伴隨奶陣快速將乳汁送出乳房進入寶寶的嘴巴裡而完成這次的運作,然後大腦跟身體再互相回報這次寶寶喝了多少奶而再重新準備下次需要製造多少乳汁,然後再重複上次的動作,而每一次的量都不同,身體跟大腦會自己互相協調決定要分泌多少乳汁所以媽媽根本不需要知道喝了多少奶,因此乳汁的分泌和量的需求是大腦和身體(泌乳組織)精密的分工合作,而順利的哺乳會因為催產素(愛的賀爾蒙)關係使媽媽放鬆很多,也讓哺乳的程序續變得比較容易,然後深夜時候激素濃度會變高同時奶量增加,會讓媽媽進入放鬆半醒半睡狀況,而寶寶這時候持續哺乳掛奶,也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症的機率,同時持續提供養分給寶寶也可以持續性的讓大腦持續快速成長,乳汁何來部分先大概到這邊,如果有問題的可以下面提問。
 
因此根本沒有發奶這個東西,乳汁是依照你的奶水移出頻率和量來決定要製造多少乳汁,不會因為你吃喝甚麼就知道你要多少乳汁,所以不要再說甚麼哺乳就要吃發奶品...,這根本就是騙人的東西...,你沒有讓身體和大腦依照需求來進行你吃再多仙丹靈藥都不會有足夠的奶水的,哺乳時期的飲食只要跟一般人一樣吃就好了,你產前怎麼吃哺乳時期就怎麼吃,營養需求也就多那麼一點點而已,真的沒有比較特別,如果怕自己吃的不夠均衡那就是多一顆綜合維他命就好了不用再多,說個笑話,第一胎小心吃,第二胎隨便吃,然後第二胎生出來有比較差嗎?
 
所以增加奶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增加你頻率,減少擠奶時間,掛奶要有效含乳不是掛著空轉,無效含乳掛再久都沒有用,小孩(七天以上大)尿布一天不足六片(一天總量300g),要找出問題不是拼命發奶擠奶摧殘自己,真正支持哺乳的、對專業的人壓跟不會叫你吃發奶品的,因為他們都知道徒勞無功機率非常高,還只會叫你吃喝發奶品、按摩、喝湯湯水水的不是真的好建議也根本不專業,只是讓你體悟甚麼叫做玻璃心而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034623197 的頭像
    f034623197

    KEN:親餵與哺乳並不難,難在你被騙了!

    f034623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